在未来,小米金融如何完成自己的巨星之路?让人期待。 五月份的首场大戏,是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这场被称为“2018最值得期待的IPO“赚足了眼球。 与巨大的估值和资产对比,小米旗下金融板块的创收并不起眼——据招股书披露,假设小米金融重组已于2017年12月31日完成,则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损失仅分别占集团约0.7%及不足0.2%。 然而,这个在招股书中被描述成处于“发展初期”的“金融服务部门”,却“涉及小米核心业务的不同业务模式、价值链、生态链、风险情况及增长策略”。同时,未来可能单飞的计划,也让这一上市大片中的“非主角”,存在感倍增。 眼看着阿里、百度、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孵化出来的金融业务都纷纷完成拆分,自立门户,人们也不免要期待,即将迎来拆分的小米金融,在未来,能成为又一颗巨星吗? 01丨从小米到小米金融 5月3日,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传闻已久的上市计划就此完成了从传言到靴子落地的转变,声称五年内不考虑上市的雷军终于还是“食言”了。此番小米集团亮出的数据是:2017年收入1146.25亿元,经营利润122.15亿元。 招股书中,小米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这难免与众多米粉的印象有出入,毕竟这个曾经被内部和外部定位为“中国最会卖手机的”小米,手机业务营收超过总营收的70%。 而小米用数据说话: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与全球收入超过人民币1千亿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长速度计算,小米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有人这样来总结“小米系”资本布局的主要路径:起初依靠接近成本价的硬件产品获得海量用户,随后通过互联网应用软件进行流量变现;布局金融业务后,小米的路径与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相似,都是从支付入手,然后切入收益较高的贷款、保险、理财等领域进行流量的直接变现;与此同时,全面铺开的小米之家和小米商场,共同构成了其“线上+线下”的新零售闭环。 作为一个“铁人三项“公司,小米的商业模式是: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雷布斯进军金融界,打造小米的金融帝国,正是建立在自身业务基础之上,从C端用户到B端供应链再到渠道、技术等基础设施,应该说,小米金融有着不错的先天基因。虽然只是作为互联网服务中的一部分,却在每个环节都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而此番上演的上市大片中,这位非主角即将拆分的计划一出水面,也让众人的目光聚焦了过来,毕竟,人们一直都认为,它会成为又一个金融巨星。 根据招股书对小米金融的现状描述,小米金融只是作为小米集团的金融服务部门,尚处于发展初期。小米金融的经营范围为金融科技行业的新创业务,尤其包括人工智能化的在线金融服务、科技化银行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理财、贷款及保险产品和消费付款解决方案与通过不断分析消费者大数据建立专有信用信息数据库。 起步于2015年,与其他互金巨头相比,后入场的小米金融并没有另辟蹊径,类似地都是选择从支付切入,然后进入利润最高的贷款领域,同时兼顾保险代销、理财等流量消耗型业务,且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为用户定制化产品。 就目前所披露的数据,小米金融在整个集团中的业务占比并不算大,但在牌照和业务线布局方面已经相对齐全。 从第三方支付牌照,到民营银行牌照,小米都已悉数握在手中。除此之外,小米还布局了网络小贷、保险经纪、商业保理等业务,也拿了相关牌照。 与此同时,小米在金融业务的投资方面也是频频出手,仅小米本身就投资了老虎证券、51信用卡、积木盒子等多家公司,覆盖了网贷、证券、理财、彩票等多个领域。 从2015年进军金融开始,至此,小米的金融帝国已然成型,在小米的互联网交易和生态当中,良好的用户基础和不断创新高的销售额,以及庞大的销售网络和产业链条,让小米金融后续发力都有了硬实的资本。 02丨“单飞”在即,下一个巨星? 在小米的上市招股书中,我们看到,为了“精简金融相关业务的各经营实体“,未来“可将小米金融完全自本集团分拆”。而截至目前,小米集团已经完成了小米金融的重组规划,未来完成重组后,金融相关业务将由小米金融持有,而重组也是为了下一步的拆分做准备。 根据小米金融的重组计划,小米金融业务主要通过重庆小米小额贷款及小米集团的合并联署实体北京小米电子软件进行。 招股书中对小米金融的描述显得低调:小米金融只是集团的金融服务部门,目前尚出于发展初期。但也同时指出,小米金融涉及小米核心业务的不同业务模式、价值链、生态链、风险情况及增长策略。亦即,小米金融对集团的业务发展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然而,小米实施的小米金融“购股权计划”却让其对小米金融的控制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按照购股权计划,将授出的购股权所涉及的最高股份数目占小米金融已发行股本总数60%,这是为了让小米金融的管理层和员工日后持有公司的大量股份。 假设60%的购股权悉数授出及行使,小米集团对小米金融的权益将摊薄至40%,换句话说,小米金融将不再成为小米集团的附属公司,其经营业绩也将不再合并入账至小米集团的财务报表之中。 但是,小米在短期内可能对小米金融放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购股权计划的实施其实有一个附属条件,那就是当这一计划实施,小米集团预计会保留重大影响力,但并非是控制权,而是会采用权益会计法,将小米金融入账为联营公司。 从蚂蚁金融、京东金融再到百度金融,连顺丰的金融业务也在顺丰控股上市前独立了出来。如今,BATJ四巨头里,就腾讯还没完成金融业务的拆分。似乎互联网巨头拆分金融业务已成惯例。 此番小米提出金融业务的拆分,难免让人认为是跟随者巨头们的步伐,但不可否认,互联网企业选择与让金融业务与母公司拆分,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一步。 从已有例子来看,业务拆分首先是有助于防范不必要或者未能及时预见到的政策风险,以及将可能的金融风险与主体分隔开来; 其次,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金融业务是其系统内的创新模块,必然与原有业务具有较大差异性,在关联交易等方面也面临严格监管,拆分出来更利于管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业务独立出来,方便谋求更多牌照,增添业务上的灵活性,这自然是互联网巨头们所渴望的。 那么拆分之后,小米金融如何走上自己的巨星之路呢?为发烧而生的雷军,会让小米金融成为下一个蚂蚁金服?抑或,超越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相比,小米金融在牌照和业务方面的布局并没有落后太多。并且,小米集团已经在C端用户、B端供应链,以及渠道、技术等方面占有优势,这一切,让小米金融未来的道路显得更有保障。 03丨成为巨星,小米金融凭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小米金融是幸运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享受着母公司给它创造的优越条件。得用户者得天下,在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各互联网公司在引流和保留客户群上都下了不少功夫,而小米凭借其贴近成本的硬件销售,电商服务和新零售战略的全线铺开完成了相关的布局。 截至2018年3月,小米自由的操作系统MIUI月活跃用户突破1.9亿。意味着小米在C端流量的变现有了更多场景,例如面对用户的消费分期,以及为商户提供的小额信贷等等。此外,小米日渐完善的生态链以及物联网的发展也潜藏着更多金融机会。 在小米新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硬件”中,金融业务只是互联网服务中的一部分。招股书里也强调,金融业务并非小米核心业务。 但小米金融在数据、平台、资源等多个维度与集团主体业务保持紧密协同,小米集团各项业务的发展以及未来营收、利润的增长,前者的价值是绝不可被低估。从智能硬件到新零售再到互联网,每一块核心业务都有小米金融的存在,或者说,每一块业务的展开都已经离不开小米金融。 1、智能硬件与产业金融 据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小米金融业务负责人洪锋介绍,小米手机在2017年已经进入全球60多个国家,并在14个国家进入市场前五。 除了自研设备外,小米还投资了近100家公司,形成丰富的生态链。其中已经有5家智能硬件独角兽。庞大的生态链系统,足以让整个体系的从供应链金融逐渐升级为产业链金融、生态圈金融。 现阶段,市场都希望金融的钱能进入实体经济,但仅依靠财务的损益表无法准确判断实体经济的风险和价值,更多要从产品、技术、未来趋势、团队的角度看怎么分配金融资源,这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是有难度的。 而对于小米这样有着完整产业供应链的企业而言,对这些供应商、对被投企业的团队、技术、产品、数据都有更为详尽、深刻的理解,能够帮助识别背后的风险。如此一来,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投入的产业,小米可以做到。 2、新零售与消费金融 小米靠电商起家,现在也自建了更高效率的零售体系。据介绍,小米大多硬件设备的销售都在自建的零售体系中,不仅有线上的规模销售,也包括线下的大规模销售。 这其中就孕育着非常多的消费金融机遇,不仅是线上场景带来的消费金融机会,所有与小米合作的渠道商,包括上百万的小米小店店主,他们背后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小微经营贷的需求。随着小米新零售体系的扩大,消费金融方面的业务必然相当可观。 3、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 小米的用户是非常活跃的,在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达到3亿的情况下,全球小米用户平均每天手机亮屏时间依然能达到4.1小时。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利润中心。 基于互联网服务产生的大数据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场景中,都有小米金融发挥的空间。以小额信贷业务为例,在放贷规模达到300亿以上的情况下,基于大数据资源的应用,小米金融将不良率能控制在1%以下。 可以看到,在小米集团每一块业务背后都有着金融机遇,现在重组规划已完成,单飞也是计划之中,在小米集团创造的条件上,新生的小米金融集团在未来能否成为下一个互金巨头,会走出一条怎样的巨星成长之路?我们拭目以待。(来源:零壹独角兽) |
南宁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http://www.nnecps.com )是以服务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利用平台聚集电子商务服务资源,打造南宁市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并围绕着我市中小微企业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及电商化的共性需求,提供“动态资讯、电商学院、第三方服务、人才基地、产业基地、项目申报、申请入会”七大基础服务版块,并融入“创业大赛、电商数据、特色农产品、活动中心、淘宝特色中国南宁馆”等特色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打造南宁市电子商务生态圈。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南宁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所有。